有一天我们把自己搞丢了?夺宝英雄团2女人

2019-12-13

  中国人所熟知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出自《刘备敕刘禅遗诏》,夺宝英雄团2也即蜀汉皇帝刘备病逝前颁发给太子刘禅的诏书。其中有一段切切叮咛:“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这段译成白话大意为:你要努力,要努力啊!不要因为一件坏事很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一件善事很小就不去做。只有贤明和品德高尚,才能让人信服。

  刘备这段劝子进德修业、有所作为的话对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性有很多弱点,其中最大的弱点是经不住诱惑。今天只是说了一句脏话,替补阴差或是小考时作弊;明天跟在别人后面占个小便宜,或是在别人背后传闲话;后天给人起个可笑的绰号,或是以默许的方式站到了霸凌方;大后天加入了网上一场不负责任的谩骂与攻击……就这样,一点一点,你被小恶所诱惑,把小恶养得越来越大。

  直到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你与所在的文明世界已经脱节,发现自己不带脏字就不会说话,5088音乐网不占便宜就难受,自己的言谈举止在一个有教养、有追求的世界面前显得既突兀又粗俗。你发现自己甚至已经无法“装”出文明人的样子,身边那些自律慎独的人开始因为你的粗野而感到局促不安,有的人干脆躲着你……。

  到此,你日常所行的种种小恶在累积效应的作用下,终于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最初转化,成为一个具有恶习的人。一不小心,还最终有可能突破底线。如果此时的你内心深处还保持着一些对教养的欣赏,光荣使命反激活那么,此刻你最惶恐的感受就会是:我把自己搞丢了!

  人把自己搞丢了的原因很多,而这一次,你是让自己的小恶把自己搞丢了。可是,区区小恶怎么就会让我们丢了自己?

  从心理学上看,这是因为人的动机具有“机能自主”的特点。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一类行为实施得久了,就会逐渐改变人的态度,青岛长荣场站最初因为实用而产生的某个动机,发展到后来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内在动机。

  换言之,机能自主指的是“过去的动机与目前的动机在机能上没有联系”。这是因为人有自主性,所以机能自主的动机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类的很多行为都由其所控制。

  那么小恶问题上的机能自主是怎样发生的呢?比如,一个平时认真负责的学生某次因为复习不充分,考试时临时采取了作弊的方法,当时只是应急而已。但是,因为尝到了甜头,下次再遇到同样的情境,就可能再次抵制不住作弊的诱惑,久而久之,作弊就从最初的权宜之计而变作目的或者需要本身。

  一次作弊,一句脏话,一次背后诋毁别人,一次投机取巧,一次网上的攻击与谩骂,所有这些小恶,不论最初做时是多么偶然甚至是不情愿,但是积累到一定时候,这些小恶就被养成了大恶,就会因为动机机能自主的原因而成为我们的习惯,或者行为模式,使我们欲罢不能,直到我们惊觉“把自己搞丢了”。

  这也恰如心理学家劳伦·斯莱特所言:“人心几乎都有道德良知不及之处,若我们一再放任其扩张,等到道德良知遭到吞噬,那时再强烈的刺激也无法挽回了。”

  如果说因为恶小而为之是在养恶,是在逐渐背离自己性本善的初心。那么“勿以善小而不为”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机能自主现象呢?

  同样因为累积效应的作用,比如不随手扔垃圾、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社会交往中遵守礼节、与人交流时注意言语行为得体等。一个人在重复做这类小善事的过程中渐渐就实现了会产生正面效应的机能自主:最初做这些小善事可能只是由于诸多原因,甚至是外在压力。但久而久之,随着所做的小善事越来越多,做小善事的动机就会自动升级,实现机能自主——他具备了能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自主能力,在社群中形成了健康的利他观,同时养成了助人为乐的道德习惯。

  至此,在生活中努力实践“勿以善小而不为”者不仅会具有温暖慈悲的面相,更重要的是,他会达到孔子所说的那种最高的自由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

  首都经贸大学心理学教授 杨眉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