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代计算机科学家周寿宪博士追思会在京举行格斗纹章修改器教育

2019-01-19

1月18日,格斗纹章修改器中国第一代计算机科学家周寿宪博士追思会在北京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举行。周寿宪的亲属、生前好友子女、留美二代等四十余人到场。

周寿宪,1925年生,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我国计算机科学的创建人之一。50年代他从美国留学回国,曾参与制订我国计算机科学发展的规划,负责筹建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在清华计算机系建系60年之际,深切怀念周寿宪博士。

追思会上,周寿宪先生长子周捷深切回忆道:”父亲虽然已经离开四十二年了,但音容笑貌举止言谈依然是清晰可鉴。他是一位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典型的学者风度,具有强烈的爱国热忱,因此我们深切地缅怀他。”他回忆父亲在留美博士毕业后就积极投身回国运动,曾向周大大和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写过信,希望能早日回到祖国,以所学建设新中国。会上,周寿宪先生的亲属还以书信朗诵、歌曲演唱等形式,追念先辈。

中国计算机史研究学者徐祖哲、周寿宪高足谢树煜教授则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以自身研究和学术经历,讲述了计算机学科1956 年之前在中国还是“一穷二白”,正是闵乃大、夏培肃、周寿宪为代表的一批教授学者的不懈努力,填补了中国计算机课程空白。凭借他们深厚的专业基础,研读苏美资料、自学和研讨,很快形成完整的师资环境,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其中,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第一个教学大纲是由周寿宪先生亲自制定。宣传科学家学术成长的经历、师承关系、灵感火花的产生、披荆斩棘的过程,弘扬他们的道德操守,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科学意识。

周寿宪1955年在莫斯科考查

追思会上,周寿宪的亲友们用文字和图片影像,追溯了这位爱国科学家短暂又绚烂的一生。周寿宪出生在一个银行家家庭中,其父周伯英是民国时期金城银行总经理周作民的堂弟,曾长期担任金城银行青岛分行经理。周寿宪自幼聪颖好学,1942年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国立中央大学(重庆)电机系,当时不满十七岁。他是中央大学的高材生,194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抗战胜利后,周寿宪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出国留学统一考试被录取,于1947年负笈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电机专业留学深造。1951年夏,在密西根大学研究院获哲学博士学位(Ph.D),时年不到26岁。1951年至1955年他进入美国费城保罗计算机公司基础研究部工作,期间在美国著名的《应用物理》杂志发表过多篇论文。“周寿宪是搞计算机的,很有成就,在国外名气很大……”1988年,清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王明贞对来访的美国女作家杜开昔如是说。

周寿宪于1955年7月回国,最初分配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系任教,讲授无线电天线、固体物理和晶体管课程,不久即受命负责筹建计算机专业。他参照前苏联大学的教学计划制订出了清华大学第一部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在电机系建系七十周年专刊上明确写着“刚从美国回来不久的周寿宪最早在清华大学讲授计算机课程……”

1956年6月,周寿宪由华罗庚先生举荐参加国务院《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制订,在中南海受到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人的集体接见。

同年秋天,他参加中国计算机科学家代表团(共计15人)远赴前苏联莫斯科考察参观计算机事业。钱学森先生曾说过,周寿宪为中国的计算机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

1957年,周寿宪回到清华大学工作。在参与创立自动控制系(计算机系前身)后,在系主任钟士模教授统筹领导下,主要讲授“计算机原理”、“脉冲技术”、“计算机线路”等多门重要课程,他的教学特点是美式的,言简意赅,注重逻辑推理,提携纲领,侧重难点疑点以及专业应用。他强调预习,注重对同学学习能力的训练和提升。起初对他的讲课个别学生反映听不懂,向系主任钟士模先生“告状”,但钟先生却坚决站在周寿宪一边,后来那些同学也逐渐适应了。多年以后,同学们回忆起来,一致公认周寿宪老师教学理念的科学性,感觉终生受益。这些教育理念和特色,给他的助教王尔乾、过介堃和郑衍衡老师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应该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今天的辉煌和成就包含着钟士模和周寿宪两位留美博士及其他前辈老师们的呕心沥血。与最初的高起点、大视野、精心布局和科学规划是密不可分的。1957年,自控系培养出了新中国的第一批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

1978年5月,清华大学新一届党委在大礼堂召开全校追悼会,为爱国科学家周寿宪平反昭雪。

阅读延展

1
3